Friday, 16 March 2018

不時不食 @ 旬採

29-10-2017

以前幾乎每個月也會到 鮨処 吃一、兩頓精緻午餐,貪其每人 HKD250 左右已吃到不錯的水準,但近年要在銅鑼灣吃到像樣一點的寿司ランチ,每人埋單不用 HKD500 也要 400 幾蚊,所以我們也轉吃消費較親民的海鮮丼了。不過嘛,旅途上則當然例外啦,每次去 台北 也會選一間鮨処吃師傅發辦(註:預算問題,我們只是吃昼のおまかせ啦),是次便訂了 IG 食友 G 貼過靚相的 旬採


我們選了每人 NTD3,500 的 無菜單套餐,以寿司為主,刺身為副,另有烤魚、味噌湯及甜點,款式全由師傅決定

先來 前菜,師傅說這是「海藻根」,吃起來酸酸的又點黏滑,質地有點像若布,整體而言又令人想起もずく酢,應該就是「めかぶ酢吧?很開胃啊。

對螢光黃色中帶たくあん沒好感,鮨処的自家 甘酢大根 卻總是非常欣賞。這裡的下了一點點柚子皮,吃起來集鬆脆、酸甜、清香於一身,喜歡。配菜另有 若布,不過沒啥特別。

吃了一、兩件甘酢大根,刺身也陸續出場了。第一款是 胡椒鯛,賣相剔透,質地爽口,而本身味淡的關係,師傅建議分別配 芽葱 及 ポン酢 的三種吃法,不錯呢。

接著是 太刀魚成件放入口主要嚐到生姜おろし的辛味,咬起來則比胡椒鯛更爽實,喜歡

然後是 紅魽,就是間八吧?吃起來比預期豐腴得多,面頭還撒了一點點 松露鹽,味道升呢十倍呢。

師傅說 ぶり 經 熟成 14 天,吃起來果然超濃郁,且略帶燒過的香味,又有來自青葱的微辛,整體而言味道濃厚豐富,感覺卻毫不肥膩,好喜歡!

最後一款刺身是 馬糞海膽,大鄉里的我也是第一次吃到以鹽 (而非醬油調味的うに
效果不錯耶!海膽的甘甜好像更突出啊。

焼き魚 是 赤睦,又名「紅喉」,肉質帶 firm 而不乾不嚡,然而由於本身下不多,擠一點點酢橘汁伴之更好吃呢。

烏魚子 招待的(謝謝師傅!),大鄉里的我也是第一次吃這款高級食品(?)耶(註:Dazzling 的烏魚子意粉 不算啦,哈哈)。鹽漬、風乾的東西總是 umami bomb,這からすみ表面略烤至金黃色,吃起來外脆內微 Q,沒預期般,但甘香,吃罷後那香味更是不散,正呀喂!

宜蘭產的 大尾鱸鰻 像是紅燒的做法,感覺、味道也非常中式(至少那醬汁令我想起了「紅燒豆腐」的蠔油底,哈哈),質地同樣超超超超爽口 Q 彈新鮮度不容置疑啊。

來到握り寿司的環節,車海老 該是快燙過的吧?吃起來感覺半生不熟,但爽甜無比,還有香不腥的海老味噌點綴提味,好吃。

縞鰺 是我一向喜歡的ネタ這裡的肥美甘香而不膩,簡單掃上醤油提味,美味。

とろほっけ吃罷的結論是「軟扒扒」及「淡麗」,印象普通,不過以往吃過花魚都是一夜干し第一次生吃的也是不錯的體驗啦,嘿嘿

縞鰺以外,鰯 是我非常喜歡的另一味,然而不知是季節問題還是怎樣,在香港好像不常遇到寿司、刺身版本?這裡的本身非常肥美,而且略炙り過表面,吃起來也就既有微微焦香又油脂豐腴,加上本身魚味也蠻濃郁的,非常美味耶。

醤油漬けマグロ 賣相嫣紅亮麗,入口也濃郁無比,好吃。

中トロ 油脂豐富,味道也甘香,愛吃肥脂的朋友一定喜歡,不過我就較喜歡偏瘦的赤身了,哈哈。

エンガワ 表面略炙り過,再放上馬糞うに成件啪的口感就是「一爽一軟滑」及「一暖一冷」,而且うに好像顯得更甜,超好吃啊。

吃了 10 多道菜其實已飽掉 8 成,「單尾」巻き物 卻是超多料又超巨大的 綜合海鮮太巻き!材料有 秋刀甘えび中トロのタルタルうに筋子 等等等等,所有嘢一併的吃,味道豐富而互相扶持,配以溫度、質感、調味也恰到好處的赤酢飯,還有乾爽香脆的海苔,大大大満足です!

味噌汁 該是海鮮湯底吧,鮮香無比又熱呼呼的,喝罷身心舒暢也。

最後甜點,三款當以 梅子雪葩 最得我心,甘甜消膩,無比受用啊!巧克力慕絲空氣感不重,入口卻也不失軟滑,味道更是超 dark,也非常好吃;水果切盤(蘋果、奇異果及紅肉火龍果)則沒啥特別。

埋單每人約 NTD3,500(以當時 NTD1.00 = HKD0.30 的匯率計算,約 HKD1,050),吃了差不多兩小時,離開時實在非常滿意又非常飽,非常推薦啊。
味道:5/5
環境:5/5
服務:5/5

旬採  鮨処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199 巷 3 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