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8 January 2025

12 月飛「箱」,但好彩唔哀傷 @ Kibako

2024-12-18

話說某天收到 TimeOut 報料 Kibako 做緊 5 course A5 Japanese Wagyu & viral Kibako box' menu 的推廣優惠,從每位原價 GBP125 減至 GBP42,只需預購 dining voucher,在用餐前訂定位,訂位時再註明買了這個餐飲券即可使用。看過菜單後覺得既抵玩又頗吸引,又買來試試。
隔鄰是 Sushi Atelier

不過嘛,既然是「超筍價」餐飲券,如需使用自然 規矩多多:(1) 晚上只適用於星期日、二或三,(2) 必須透過餐廳官方網站訂位,(3) 訂位時又必須跟從特定格式清楚註明餐飲券號碼及用餐客人的名字云云 — 嗯,連吃個飯也要「實名制」,是要杜絕一切餐飲券淪黑巿炒賣的可能性嗎?

或許因為我們超聽話的,訂位時把所需提供的資料無多無少全數列出,餐廳早已知悉我們是為兌現餐飲券而來,我們入座之時檯上已放著 5-course menu 供參考,服務生亦只需背台詞一樣簡單解說。

一場來到,當然不想只吃最基本的 5 道菜咁簡單,適逢寒冬 "R" 月份,追加 start with glass of sake and hand-picked oyster (+GBP9) 如何?服務生介紹這是 Maldon oyster with a ponzu dressing,其實就是殻付き生牡蠣ポン酢,蠔吃下超新鮮的,爽口,味道微 briny 帶「青瓜」feel ,配上酸、鹹平衡又理所當然」的ポン酢醬汁,得呀!旁邊的 house sake 不知是啥,但其帶辛口的味道,與生蠔也很夾呢。

第一道菜叫 chef's special choice of the day,上檯竟是一千零一顆 揚げたこ焼き,還要 plate 到靚靚的模樣,看得我會心微笑。說回炸章魚燒,其實都幾肯定是 Yutaka 之類一袋 15 個入那些冷凍 takoyaki octopus balls 來的了,但反正炸得鬆脆不油,ソース、鰹節比例也得宜,欠缺青のり、マヨ的情況下也絕不難吃,無投訴了。

然後是 signature Kibako box, served with aged soy, freshly grated Japanese wasabi12 格木盒上檯時看得我 wow 出聲來,而服務生亦當然有逐一介紹每一裡為何物吧。從下圖左下角吃起,(1) courgette with ponzu 大致是ズッキーニのポン酢マリネ的格式薄片翠玉瓜帶清甜,ポン酢也屬對辦的濃味,只是份量略多,但兩者配合起來效果仍佳,算是小小的驚喜。(2) Tuna sashimi 與 (3) salmon sashimi 同樣品質不錯,配 3 年熟成醤油及鮮磨山葵同吃,簡單直接就是美。(4) Wagyu maki roll 外圍海苔雖不脆,吃下倒也不失香味,也吃得出內裡捲著、掃上照燒醬汁的和牛薄片品質不錯,可以接受。(5) Aubergine 我沒聽清楚是怎樣烹調,但吃下質地軟腍,帶炭烤香味又有著鹹鹹甜甜及 umami 層次,相信是味噌-glazed 的吧?(6) Butterfish with jalapeño sauce 油底鯥爽口帶油甘,與橙黃色、酸酸又帶微辣的墨西哥辣椒醬汁非常的夾,只是難免勾起以前看過關於多年前「油魚」事件的悸慄回憶,又要提醒自己盡量遠離此品而已。(7) 兩片 tofu 吃下竟是帶點 Q 彈、猶如百葉豆腐的質地佐料爽口、帶甜又甚有「水果」感,我倒怎樣細嚼慢咽也嚐不出到底是啥,整體感覺怪怪的。(8) Chicken gyoza 則最失望,明顯只是 Ajinomoto 那些冷凍 chicken & vegetable gyoza 來的都算了,但餃子作為須熱騰騰吃的食物,卻與和え物、刺身、巻き物之類冷吃/室溫吃的菜式放進同一弁当箱來 serve,唔太 work 啦?

至於 (9) salmon tartare with aged Parmesan cheese 甚麼的,三文魚刺身切成粒狀屬預料之內,醬汁集芥末辛味、蜜糖甜味及牛油般的香滑於一身,還有少量紅石榴籽增添進一步的清甜,頗有驚喜的創作美味耶!That said 嘛,這無疑也是賣相最不修邊幅的一味,「純粹派系」(purist) 的尊貴老饕們肯肯定又要OMG」、「超怪囉」、「伏伏伏」大肆批評一番的了,哈。

9 小碟後是 unagi Parmesan roll,其實只是在裏巻き面頭放上蒲燒鰻魚,再刨上 Parmesan 芝士啦。蒲燒鰻魚明顯只是市販那些急凍 unagi kabayaki自行到亞洲超市買回家簡單處理、調個蒲焼きのタレ再一併翻熱其實係人都做得到,但反正是晚吃到的至少不腥、不「橡膠」,收貨了。杰撻撻醬汁卻頗失敗吃下只是死死甜,不論把當作蒲焼のタレ、普通照り焼きタレ甚或只是甜豉油 reduction,也都不及格耶。

Crunchy Hot Stone prawn tempura roll (GBP12) 是追加的,因為聽完服務生的解說、推薦後,覺得這一味應是這裡的其中一款招牌菜嘛。面頭的蛋黃醬與照燒汁 drizzle 得不太均勻,天婦羅倒是有板有眼,麵衣鬆脆不油,蝦肉爽實之餘還帶微鮮甜,不錯吃。旁邊的脆 crumb / dust 倒是有點兒 over,細目パン粉的質地實在太太太幼細份量又太多了 — 若是用上粗粒、脆口的天かす,效果必會更好喎。

最後 A5 Japanese wagyu, king prawn & grilled seafood 是長方形木盒裡的蓋飯。牛肉是 rare、近乎たたき的狀態,吃下是滿滿「牛油」般豐腴油甘,質地也入口即化,真的是日本和牛的味道啊!天婦羅 炸功也極佳,外層天ぷら衣輕巧、鬆脆不油膩,內裡蝦肉結實爽甜,真可惜店方並沒提供天つゆ或是抹茶塩、カレー塩、昆布塩之類関西人吃天ぷら會蘸那些味付け,不然美味一定多多重升級呢。Grilled seafood鹽燒鯖魚肉質結實得來不乾柴,魚味濃郁不腥又鹹味剛好,自行唧點檸檬汁配之,又是沒得輸。飯底據悉是日本珍珠米,吃下倒有點削,與 perfectly cooked 尚有距離啦。旁邊的 酢物、漬け物我只吃了少量 radicchio + 大量わかめ的前者,其中紅菊苣配上醋汁的酸後,其苦味得以遮蔽,是反傳統得來頗聰明的做法。

還有 homemade miso soup,喝下鹹淡剛好,わかめ、絹豆腐份量也得宜,收貨的。

對套餐餐牌上列出紅、白葡萄酒、清酒及甜品酒共 4 杯配酒 option 沒信心,我們索性把酒牌上有興趣一探的日本酒也都 Google 搜尋一遍,最後開了一瓶 Ginjo 欄下的 Nagurayama Yokikana (bottle 720mL GBP80) 自行 pairing 一番,呵呵。這是福島県名倉山酒造的 善き哉 純米吟醸,喝下圓潤、順滑,易入口類別,個性不強,甚至不算很特別,但至少是 predictable 又討好的風格啦。

後的 seasonal dessert 叫 yuzu posset & raspberry compote 甚麼的,面頭的紅桑子 compote 酸甜明亮,但也實在非常搶鏡,下面的奶酪我完全嚐不到柚子味,反而覺得像是超細滑版本的原味奶凍喎。

埋單每人 GBP107.63(註:已把每人 GBP42 的餐飲券計算在內),只計食物的話則每人 60 多鎊 — 嗯,怎麼說呢?雖然明顯不是正宗地道日式料理,吃完印象不但丁點不差,甚至嚐得出廚房團隊不錯的誠意,歐洲而言真是沒投訴了。That said 嘛,不差歸不差,將來遇上這裡再做餐飲券推廣優惠的話,我們也應該不會又小便宜,又買一 round 來吃嚕。 

味道:3.25/5
環境:3.25/5
服務:4/5

Kibako
110 Great Portland Street, Fitzrovia, London W1W 6PQ, United Kingdom

Wednesday, 15 January 2025

穩重如山羊 @ Smoking Goat

2024-12-8

星期日下午再次回「公司」「總部」「上班」,通告上的預計「收工」時間是 5 時多 — 即係又要 6、7 點才回到家吧,我們也索性在外面吃埋晚飯好了。星期日是 City 不少餐廳的定休(註:無人返公司吖嘛!),猶幸隔鄰潮區 Shoreditch 依然「夜繽紛」,最後訂了 Smoking Goat 的位子一試。

至於為何千揀萬揀下選了這裡嘛,因為近日發現主打 泰式燒烤原來是 Kiln 的姊妹店!
餐牌也像 Kiln 一樣貴精不貴多

點了一桌烤肉,先來 BBQ pork skewer (GBP4 each)。把切豬腩肉及切洋蔥梅花間竹地串起後掃上醬汁來燒,吃下先嚐到 (1) 醬汁的酸、甜、辣,蠻像用來蘸雞翼、蘸蝦餅那些泰式甜椒醬加辣版,繼而是 (2) 豬肉的爽口質地以及帶「烤豬油」的豐腴甘香;加加埋埋卻是丁點不油膩,真是美味又邪惡啊

第一 round 只點了一串分享小試,而試過後非常喜歡嘛,我們決定追加就當然一人一串自私食,嘿嘿。第二 round 燒功同樣佳,惟掃醬不知為何重手那麼多,吃下比第一 round 那一串辣得多喎。
這是雙份

Sai oua cull yaw + hot mint (GBP4.9) 是用羊肉製成的泰北/清邁香腸 ไส้อั่ว (sai ua),上檯時服務生不忘叮囑辣椒、叻沙葉(註:Wiki 話嘅!不是我在 9up! )不是裝飾來的,建議我們吃香腸時兩樣都加一點點云云,我也當然乖乖跟隨,哈。香腸吃下以香茅的香味為主導,羊味反而不怎存在,另外或許因為本身已加了辣椒製作,空口吃已經幾辣吓,我額外每一口香腸再加的兩、三粒辣椒,其實對「加辣」成效不大。叻沙葉反而是更佳的點綴,簡單撕一片已為香腸的肉騰騰 freshen up 不少呢。

以為 fried chicken (GBP9.8) 會是唐揚げ格式的去骨雞髀肉,上檯方知原來是把原隻雞髀連骨炸好後斬件!吃下先覺薄薄一層炸漿輕巧、脆口又零多餘油份,繼而是雞肉濕潤不老;面頭像是炸洋蔥的脆脆更算得上 worked wonders,既提供多一層次的脆口,又增添了甜香,正!不過嘛,我們吃至最後三份一碟,涼掉後那三數件的肉不既乾掉不少又變得黐骨,i.e. 這一味真的不得不趁熱吃啦。旁邊紅噹噹的 nam phrik phao 沾醬(應該係除非唔係)也不可錯過,超超強 umami 的 — 不過大前題當然是你要懂得欣賞越南魚露、大澳蝦醬、霉香鹹魚、意大利油浸鯷魚之類的「發酵海鮮」調料食材吧,呵呵。

難得幫襯泰菜館,試泰式咖喱如何?選了 Massaman beef shin, pink fir potato (GBP28) 純粹因為我倆也都受不了青咖喱的辣,結果馬莎文咖喱汁做得濃香、厚重,辣度剛好,還驚喜的帶點乾炒椰絲 (toasted kerisik) 那種 nutty 香味,猶如印尼式 rendang 般時間慢燉後把椰漿也煮至焦糖化,味道超棒的!餸料也不欺場,(1) 早已見識過英國的牛𦟌既不是金錢𦟌又總是偏瘦,這裡的倒是軟腍、入味又不失肉香,還連著少量筋膜,吃下帶とろとろ,得呀!薯仔卻更驚艷,炆至入味,其形狀卻得已保持,咬下更帶點「溏心」感,正呀。

吃咖喱不能沒白飯及/或薄餅送之,house made roti (GBP2.9) 卻是扁撻撻、死死實實,難吃喎喂!Jasmine rice (GBP3.2) 我沒拍照,只能說份量是大大碗的,但怎麼看也像長米多於茉莉香米(註:連泰國 jasmine rice 應是怎樣也不知道的話,那就枉為吃了 8、9 年「金鳳」的死港女啦,而且煮得麻麻,吃起來甚有「煮得太濕的印度米」的感覺,不喜歡

至於最後追加的 fried chicken skin (GBP4.7),雞皮應是撲粉炸後灑上調味粉,吃下鬆脆無比又完全不覺油,炸功是一級棒的;調味卻是「失控」級別,五香粉辛香超強,同時超 x 100 鹹,結果我們怎麼努力也只是吃得下大兜的 40% — 鹹到咁都夾硬食的話,真是洗腎都唔掂呀喂。

飲品我選了 Hibiscus Lemonade (soft drinks all GBP4.5) 純粹因為東南亞嘢總提不起喝酒的動力,哈。洛神花檸檬水賣相紅紅的,喝下冰凍、酸甜,合乎預期。大蝗蟲的意大利中部 Lazio 產橙色葡萄酒 (orange wine) Le Coste Bianchetto 2023 (125mL GBP10.7) 我倒也呷了一口小試(謎之音:明明才剛說完「提不起喝酒的動力」…),嗅起來沒預期 musty,喝下盡是青芒果、「還沒熟的熱帶水果」之類的酸香,相信與咖喱或是魚露、香料熱帶」口味配搭起來,效果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埋單每人 GBP45.4,雖然 roti 與炸雞皮有點反高潮,整體而言倒仍非常好吃,加上就我們的衣食住行而言東倫敦也比 Soho 就腳得多,值得再來啊。

味道:4.5/5
環境:3/5
服務:3.5/5

Smoking Goat
64 Shoreditch High Street, Shoreditch, London E1 6JJ, United Kingdom

Tuesday, 7 January 2025

50 out of 50 的薄餅!@ 50 Kalò di Ciro Salvo Pizzeria

2024-11-28

話說是晚本來訂了一間在 Soho 的餐廳的位子,方便在 SW1「收工」後可一程巴士直達吃飯去,8 時多離開「辦公室」時卻得悉 Westminster 政府竟選擇在星期四晚上修路,在中心大規模封路 5 小時!?結果嘛,不但前往 Soho 唯一的巴士沒得搭無奈跳上的士後,就連的士佬也開車到半路後無奈表示「唔好意思呀但佢咁樣封路法我真的車唔到你們入 Soho 啊」云云 — 唉,我們也只好「跳車」然後再想辦法吧。人在 Charing Cross,本打算照舊徒歩往 Soho 去可也,同時擔心無路可走,或是遲大到而錯過廚房 last order 之際,途中路經吃 pizza 的這裡,卻活像給一言驚醒夢中人 — 其實不如入去食 pizza 算啦

就這樣,我們便在 9:25pm「攝」到大大大人気食店內最最最後的二人吉位了,哈哈。

店子在 2024 年度意大利境外、歐洲地方 50 間最佳薄餅店名單上排行第 4,主打拿玻里式薄餅,總店也在拿玻里(!),所以收到餐牌後發現 90% 也是 Le Pizze 也丁點不意外。嗯,那我們也 mangia come un Italiano一人一客薄餅自私食如何?

點了最「基本」的 margherita con bufala - Casa Marrazzo organic crushed peeled tomatoes, mozzarella di bufala cheese, Colline Salernitane's extra virgin olive oil, basil (GBP14.95)。一直不愛吃薄餅邊,但遇上拿玻里式薄餅後則當然情況大逆轉了,呵呵。這裡的 cornicione 看起來不算脹卜卜,但也有不錯的「豹紋」,吃下輕巧、鬆泡又帶脆身;餅底則超超超薄又頗濕,同時卻又不 soggy,吃下還帶不錯的彈性,奇哉!餸料「只」是水牛芝士、蕃茄醬及羅勒,簡單直接卻仍吃出驚喜來 — 水牛芝士煙韌屬預料之內,超超超清香的!蕃茄醬完全不是坊間絕大部份 sugo 般又酸又厚重,口味比預期清淡得多,塗成薄薄一層甚至令人想起 西班牙店的 pan con tomate,輕巧、優雅很是討好呢。新鮮羅勒只有 5、6 片,然而或許因為蕃茄醬並非重口味之輩,看似小小的份量其實剛好喎。

大蝗蟲的 bufala e fiocco - "white" base with mozzarella di bufala, Parma ham 24 months, Colline Salernitane's extra virgin olive oil (GBP17.95) 是屬茄汁的「白」底,但當然不代表寡淡無味吧,批底很香、很有韌性,再由高質、鹹香 24 個月風乾巴馬火腿以及清香不膩的水牛芝士加持,沒有不好吃的理由啊。

吃薄餅不忘葡萄酒(註:因為唔想飲啤酒、汽水,OK?),我們點了紅、白各一杯分著喝。紅酒選了產自意大利西南部 Campania 的 Tenuta del Porconero Aglianico Paestum (Organic) (175mL GBP10.45),酒體頗重身的,喝後結論是很「紫羅蘭」(violet) 又帶棉花糖般的甜香;白酒 Vico Storto Greco di Tufo DOCG (175mL GBP12.45) 同樣產自Campania,喝下盡是水蜜桃甜香。兩者也都很平易近人啦。

埋單每人 GBP31.39,作為「飲杯酒、食個 pizza」的一餐絕不算便宜,但 這應是我 so far 遇過最最最最美味的 pizza Napolitana 了,懷著高期望慕名而來,吃完也丁點沒失望,不往此行也。

味道:5/5
環境:2.5/5
服務:4/5

50 Kalò di Ciro Salvo Pizzeria
7 Northumberland Avenue, Charing Cross, London WC2N 5BY, United Kingdom

Saturday, 4 January 2025

O-Ma Goodness @ OMA

2024-11-26

晚上與大蝗蟲分頭「上班」,彼此的最佳「中間點」在 SE1 當然又是先找間餐廳訂定位「收工」後吃埋飯才一起回家吧啦,London Bridge 一帶大把好食耶。找來一間 OMA 及一間 Berenjak 供大蝗蟲二選一,最後他選了前者,而又真係有期可訂喎 — 正呀喂!跳起 yeah!

至今對希臘菜的印象是「近海吃海」,是晚我們也索性主攻 海鮮 類菜式,然後大條道理開希臘產的白葡萄酒來自行 pairing 一番,呵呵。

先來兩款 Spreads,下圖是 tarama, pickled cucumber, carob rusks (GBP6)。象牙色的煙燻鱈魚子抹醬吃下超幼滑的,煙燻味非常突出,同時卻又乾淨、優雅,勁呀喂!角切り青瓜提供爽口不是稀奇之事,以角豆粉製成的脆餅對我而言卻是真怪誕又有趣之品 — 吃下質地鬆脆不乾硬,口感與 croutons 相近,味道則有著猶如「微焦多士」或是 muscovado 黑糖般的深沉甘甜,好吃。

這一味大蝗蟲異常喜歡,結果我們吃到要追加第二 round,嘿嘿。

另一款選了 tahini, hot honey, crispy chickpea (GBP6) 因為我想吃 hummus,抹醬吃下卻原來不太 hummus,反而像帶乳酪味的白芝麻醬,很滑啊!辣味蜜糖甜、辣兼備,兩者平衡也不錯;脆卜卜鷹嘴豆卻是我最欣賞的成分,超香口鬆脆的!整體來說是頗有驚喜的一味,我甚至喜歡它多於 tarama 喎。

吃抹醬不能沒彼得包,但這裡的 flatbread 是 Wildfarmed laffa (GBP3.5),也是大鄉里的我第一次接觸的扁麵包。表面有著格仔狀紋非常漂亮,拿上手超燙手又厚身的,吃下卻是無比鬆軟、猶如 focaccia 的「海綿」、「枕頭」感,再有鹽、橄欖油加持,空口吃已超正呀喂!大推!
這是雙份

抹醬後是兩款魚生,下圖是 line-caught bluefin tuna 欄下的 tuna sashimi, Todolí citrus + burnt pepper (GBP18)。藍鰭吞拿魚品質不錯,新鮮度更佳,碟底的 citrus 醬汁(註:是橙、檸、柚、柑橘還是 all of the above,抱歉我吃不出來了)也清香撲鼻又酸度剛好。整體是好吃的,只是也不特別出色而已。

另一款是 crudo 欄下的 gilt head bream tartare, capers, gherkins, dill (GBP12) — 金頭鯛魚他他是也。新鮮度也屬頂級,吃下肉質爽實帶彈性,食味是鯛魚類一貫的淡身;醬汁、佐料自然變得更重要,而或許因為又酸豆又酸瓜又紫洋蔥又辣椒的,調成了少辣、大酸的效果,我覺得整體風格遠像 ceviche 多於他他,但作為開胃前菜就非常稱職了

「刺身」後是兩款熟食,而看到 hand dived scallop, chilli oil butter (GBP10) 屬 small 欄下嘛,我們也當然點了一人一隻,呵呵。扇貝肉超鮮甜、嫩滑的,就連橙紅色的 coral 也鮮甜不粉口,品質、火喉同樣讚啊!醬汁調得香辣、牛油甘香平衡,口味濃重的同時為扇貝提鮮不少,好吃

然後大蝗蟲又吃到追加了一隻,哈哈。

Monkfish, XO chilli butter (GBP30) 是另一道「辣味牛油海鮮菜式,大大條鮟鱇魚尾烤得很好啊,肉質結實、爽彈而不韌不「橡膠」,蠻像龍蝦的,喜歡。「XO 辣椒牛油」卻才是主角,扇貝那「辣椒油牛油」還多一份濃郁蒜香濃惹味的,大癲地驚艷!

吃完一 round 後打算 move on to puddings,正在考慮的同時卻又發現原來這裡並沒甜品供應 😑,不過就造就了我們試埋 spreads 欄下的 salt cod XO, labneh (GBP6) 了。啡啡紅紅的「馬介休 XO」鹹鮮、香辣又帶咬口,真的是港式 XO 醬風格耶!碟底的中東式乳酪,質地杰身卻順滑,其「酸奶」感則減低了馬介休 XO 醬的辣味,正。

吃抹醬嘛,當然又追加了 laffa,不過這一客的橄欖油有點太重手喎

而上文提及希臘產的白葡萄酒嘛,我們選了產自希臘聖托里尼島的 Estate Argyros Assyriko 2023 (bottle GBP95)。嗅起來盡是檸檬皮的香味,喝下酸、甜平衡,又好像帶點海鹽那種微鹹;當 pairing 的話,我覺得配 tarama 效果尤佳,但反正我們點了一桌海鮮,葡萄酒風格又「檸檬」又「海鹽」其實沒可能會不夾吧,哈哈

OMA action against hunger 捐款 (GBP1) 埋單每人 GBP118.35,說便宜一定是騙你的了,但真的好好吃,我甚至覺得一點也不 overpriced,值得一來再來耶。

味道:5/5
環境:3/5
服務:4/5

OMA
2-4 Bedale Street, London Bridge, London SE1 9AL, United Kingdom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