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17
有了自己的廚房後,有時間的話也會盡量自己煮飯(住家飯健康一點嘛!),大好週末卻遇上大廈緊急斷水搞到想開爐都唔得,唯有死死氣躝出街吧。想吃 steak frites,但又不想去到中環咁遠,幸而記得 西營盤 有個一邊是 butchery、另一邊是餐廳的地方,在網上看過餐牌,牛扒竟是段 100g 計,cut 有 4、5 款可選,價錢也頗平易近人。嗯,感覺頗有趣啊,又試試質素如何。
吃熱氣嘢總想來一杯啤酒,但這裡只供應樽裝的 massmarket lager,還是喝 artisanal lemonade (HKD55) 好了。選了 原味 及 strawberry,兩者同樣「氣泡程度」(carbonation) OK 又不會太甜,士多啤梨味那款味道也不會假假的,收貨啦。
點菜後,店員會先給你看看牛扒的 "before",然後把食材放到開放式廚房的 counter「排隊」等 "after"。
選了 rib eye (HKD90/100g) 200g,切開後看到嫣紅而不血淋淋的 medium rare,蠻吸引的。吃起來質地是軟熟的,但或許這草飼牛扒始終不是 dry-aged,肉味不算濃重,而且本身下鹽都幾輕手吓 — 難怪旁邊放了一點點 flaky 鹽粒吧,果然大派用場耶。
切開大蝗蟲的 bavette (HKD60/100g) 250g,中間同樣是均勻漂亮的 medium rare 粉紅色,但礙於 cut 的問題,脂肪較少的 flank steak 當然會比肉眼扒韌身了;調味方面反而比肉眼好,旁邊的鹽粒幾乎不用碰呢。
還有 Syrah (HKD84) 及 St Emillon (HKD80) 紅酒 各一杯,明顯是貪得意叫的啦,而好喝與否呢… 這個不好說,咳咳。
配菜我們點了兩款,其中 Piggy Fries (HKD40) 叫 Piggy Fries 據悉是因為製作過程上用了豬油,味覺笨拙的我吃完倒覺得只是普通連皮炸薯條,哈。薯條下鹽不太均勻,但炸功不錯,吃起來薯味也 OK,整體而言都幾好吃。
另一款是 sautéed mushrooms (HKD35),吃起來超超超超香濃多汁,是 cremini 嗎?還是 portobello 來的?比薯條、牛扒更好吃喎,哈哈。
最後是甜品 churros, cinnamon sugar & Nutella drizzle (HKD68)。Choux 本身是不錯的,質地鬆泡又有陣陣蛋香,但 它竟是焗而不是炸的!完全沒 churros 應有的香脆,更糟的是肉桂糖根本不能「掛」在表面,就連 Nutella drizzle 也是稀如水,非常失望的說!一直覺得西班牙油條是沒可能會難吃的會食物,始終又炸麵粉又糖又朱古力醬的,可以差得去邊?這裡的卻把上述假設完全摧毀了,教我如何不被 mind blown!
埋單每人約 HKD430,雖然 churros 吃到我們黑晒面,對其他嘢的整體印象還好,也算一試無妨的。吃完到隔壁 Bones & Blades 逛了一會,有興趣買香腸、羊架之類的食材回家試試呢。
味道:3.25/5
環境:3/5
服務:3.5/5
Quarter Master
西營盤第二街 1 號東祥大廈地舖
http://www.quartermasterhk.com
Thursday, 29 March 2018
牛扒補給站 @ Quarter Master
Labels:
地區 - 西營盤/石塘咀/堅尼地城,
消費 - 每人 HKD500 以下,
用餐人數 - 1-2 人,
菜式 - 美國菜,
餐廳種類 - 扒房
Wednesday, 28 March 2018
酒肉小確杏 @ 銀座杏子日式豬排 (feat. 啜飲室 Landmark)
29-10-2017
餐牌解說 腰內肉 的特點是「沒有油花」但「口感滑嫩」,咬下又真的沒肥脂,但又真的很嫩、很濕潤,且嚐到淡淡清鮮肉香,好吃!外層麵衣雖不像以前在勝博殿吃過的鬆化,但也薄脆不油,而且沒出現「甩皮」的慘況,炸功也不錯。
我們另加錢把兩份定食「升級」,其中一份配的是 玉子燒 + NTD50 飲品 (+NTD140)。玉子燒賣相異常工整,咬下果然有點實淨,且每一口也嚐到陣陣像紹酒般的芳香 — 嗯,算不上難吃,但感覺實在奇怪,不太喜歡。
吃完吉列時間仍早,當然又順道在微風 ground floor 的 啜飲室 Landmark 喝一杯了 — 喂,有台灣精釀啤酒喝喎,而且來到門口了喎,唔係唔飲呀嘛?哈哈。
黃昏時段去了行象山親山步道,晚上又在 101 附近的酒吧 book 了位,中間的空檔時間固然就是在 101 附近隨便吃晚餐了。亂行亂走、誤打誤撞下進了 微風信義,在 ground floor 的商場指南看了兩眼,哦?4 樓的 杏子日式豬排 不就是剛開業時大排長龍的とんかつ嗎?今時今日新店不再,人潮應該沒那麼黐線了吧,加上吃吉列豬扒應該不會貴到哪裡去,又拉著大蝗蟲上去吃吃看。
餐牌解說 腰內肉 的特點是「沒有油花」但「口感滑嫩」,咬下又真的沒肥脂,但又真的很嫩、很濕潤,且嚐到淡淡清鮮肉香,好吃!外層麵衣雖不像以前在勝博殿吃過的鬆化,但也薄脆不油,而且沒出現「甩皮」的慘況,炸功也不錯。
牡蠣 就差得多,麵衣偏厚、偏油,牡蠣本身也不算鮮甜肥美,有點失望的說。
定食的 味噌汁 有兩款,普通版的若布份量甚多,あさり版的蜆仔份量也超多,喝起來鮮甜無比,意料之內的「高汁」也;白飯 也不馬虎,飯粒肥大黏韌又滿有米香,好吃。
我們另加錢把兩份定食「升級」,其中一份配的是 玉子燒 + NTD50 飲品 (+NTD140)。玉子燒賣相異常工整,咬下果然有點實淨,且每一口也嚐到陣陣像紹酒般的芳香 — 嗯,算不上難吃,但感覺實在奇怪,不太喜歡。
另一份配的是 季節冰淇淋 + NTD50 飲品 (+NTD60)。雪糕是 水蜜桃 口味,味道天然、香甜,質感也頗滑溜,不錯耶!份量倒是比想像中大,二人分享仍吃不完,大家 order 的話要留意啊。
埋單每人約 NTD550(以當時 TWD1.00 = HKD0.30 的匯率計算,約 HKD165),不算頂級美味,但也吃得滿意,加上消費親民、服務周到又不用等位,值得推薦的地方啊。
環境:3.5/5
服務:4/5
和心とんかつ あんず(銀座杏子日式豬排) 微風信義店
------------------
吃完吉列時間仍早,當然又順道在微風 ground floor 的 啜飲室 Landmark 喝一杯了 — 喂,有台灣精釀啤酒喝喎,而且來到門口了喎,唔係唔飲呀嘛?哈哈。
想盡量多試幾款,但礙於仍有「下場」,二人還是只分享一份 4 杯 beer flight 好了;而由於這裡屬 Taihu Brewing 旗下,我們也當然全選臺虎品牌的款式啦。先喝 (1) Taihu Bright Ale,麥香非常重;(2) Taihu IPA 有西柚皮的香味及啤酒花的苦澀;(3) Taihu Kumquat Kölsch 嗅起來、喝起來也是農曆新年那些金桔的香氣,算是最有特色,而 (4) Taihu Sour IPA 則真的超 L 酸,不懂欣賞。
Sunday, 18 March 2018
Friday, 16 March 2018
不時不食 @ 旬採
29-10-2017
以前幾乎每個月也會到 鮨処 吃一、兩頓精緻午餐,貪其每人 HKD250 左右已吃到不錯的水準,但近年要在銅鑼灣吃到像樣一點的寿司ランチ,每人埋單不用 HKD500 也要 400 幾蚊,所以我們也轉吃消費較親民的海鮮丼了。不過嘛,旅途上則當然例外啦,每次去 台北 也會選一間鮨処吃師傅發辦(註:預算問題,我們只是吃昼のおまかせ啦),是次便訂了 IG 食友 G 貼過靚相的 旬採。
以前幾乎每個月也會到 鮨処 吃一、兩頓精緻午餐,貪其每人 HKD250 左右已吃到不錯的水準,但近年要在銅鑼灣吃到像樣一點的寿司ランチ,每人埋單不用 HKD500 也要 400 幾蚊,所以我們也轉吃消費較親民的海鮮丼了。不過嘛,旅途上則當然例外啦,每次去 台北 也會選一間鮨処吃師傅發辦(註:預算問題,我們只是吃昼のおまかせ啦),是次便訂了 IG 食友 G 貼過靚相的 旬採。
我們選了每人 NTD3,500 的 無菜單套餐,以寿司為主,刺身為副,另有烤魚、味噌湯及甜點,款式全由師傅決定。
先來 前菜,師傅說這是「海藻根」,吃起來酸酸的又帶點黏滑,質地有點像若布,整體而言又令人想起もずく酢,應該就是「めかぶ酢」吧?很開胃啊。
然後是 紅魽,就是間八吧?吃起來比預期豐腴得多,面頭還撒了一點點 松露鹽,味道升呢十倍呢。
師傅說 ぶり 經 熟成 14 天,吃起來果然超濃郁,且略帶燒過的香味,又有來自青葱的微辛,整體而言味道濃厚豐富,感覺卻毫不肥膩,好好好好喜歡!
焼き魚 是 赤睦,又名「紅喉」,肉質帶 firm 而不乾不嚡,然而由於本身下鹽不多,擠一點點酢橘汁伴之更好吃呢。
烏魚子 是招待的(謝謝師傅!),大鄉里的我也是第一次吃這款高級食品(?)耶(註:Dazzling 的烏魚子意粉 不算啦,哈哈)。鹽漬、風乾的東西總是 umami bomb,這からすみ表面略烤至金黃色,吃起來外脆內微 Q,沒預期般鹹,但超超超超超超甘香,吃罷後那香味更是久久不散,正呀喂!
縞鰺 是我一向喜歡的ネタ,這裡的肥美甘香而不膩,簡單掃上醤油提味,美味。
とろほっけ:吃罷的結論是「軟扒扒」及「淡麗」,印象普通,不過以往吃過的花魚都是一夜干し,第一次試生吃的也是不錯的體驗啦,嘿嘿。
縞鰺以外,鰯 是我非常喜歡的另一味,然而不知是季節問題還是怎樣,在香港好像不常遇到寿司、刺身版本?這裡的本身非常肥美,而且略炙り過表面,吃起來也就既有微微焦香又油脂豐腴,加上本身魚味也蠻濃郁的,非常美味耶。
醤油漬けマグロ 賣相嫣紅亮麗,入口也濃郁無比,好吃。
中トロ 油脂豐富,味道也甘香,愛吃肥脂的朋友一定喜歡,不過我就較喜歡偏瘦的赤身了,哈哈。
エンガワ 表面略炙り過,再放上馬糞うに,成件啪的口感就是「一爽一軟滑」及「一暖一冷」,而且うに好像顯得更甜,超好吃啊。
吃了 10 多道菜其實已飽掉 8 成,「單尾」的 巻き物 卻是超多料又超巨大的 綜合海鮮太巻き!材料有 秋刀、甘えび、中トロのタルタル、うに、筋子 等等等等,所有嘢一併的吃,味道豐富而互相扶持,配以溫度、質感、調味也恰到好處的赤酢飯,還有乾爽香脆的海苔,大大大満足です!
味噌汁 該是海鮮湯底吧,鮮香無比又熱呼呼的,喝罷身心舒暢也。
埋單每人約 NTD3,500(以當時 TWD1.00 = HKD0.30 的匯率計算,約 HKD1,050),吃了差不多兩小時,離開時實在非常滿意又非常飽,非常推薦啊。
味道:5/5
環境:5/5
服務:5/5
旬採 鮨処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199 巷 3 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